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防止美国白蛾入侵森工林区,切实维护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结合柴河森工林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原则,按照分区分级管理、科学精准施策要求,抓好监测普查,早部署、早安排、争主动,科学有效地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
二、工作目标
各林场重点防控外省发生区一代美国白蛾成虫,集中统一监测时间为5月10日-9月15日,全面开展普查监测工作,建立信息化疫情监测体系,积极配合属地检疫执法工作,加强苗木生产经营管理,严防美国白蛾入侵。
三、主要任务
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和蛹随苗木、木材、鲜果、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传播蔓延快,适生能力强,疫情暴发危害大。各林场在5月10日-9月15日开展全面普查监测。针对重点公路、铁路沿线的林分实施监测调查,根据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和其杂食性特征,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发现疑似虫体,认真鉴定并及时上报。
1. 普查范围
普查监测范围主要为四旁树、林区边缘、果园、河湖沿岸等温暖潮湿场所,以及局场址、与疫情发生地有货物运输往来的交通要道、货物集散地休闲场所及加工场等人为活动频繁地区。
2. 踏查路线
对计划普查的地区,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踏查。在调查过程中,对公路、铁路行道树或其它,防护林,可按一定的距离随机取点,公路以一道班、铁路以一站段,街道以一条街为调查点,每点选取100-300株树木进行调查。对果园、公园、风景林等,可采取对角线方法调查。边走边看,通过目测来观察树冠周围枝条、叶片上,有无枯黄色和幼虫网幕,美国白蛾第一代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下部边缘,第二代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上部外缘及树顶。
3. 详查路线
对美国白蛾可能发生的重点地区,在踏查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详查。对主要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对一般喜食树种采取踏查和详查相结合,对其它树种可选一定面积的样地进行调查,详细记载调查地点、时间、面积、树种、树龄、株数等。
四、工作要求
普查监测工作结束后,各林场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分析普查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于9月15日前将防控工作总结报送至林业工作总站,总结重点说明监测时间、监测范围、采取的监测方式、性信息素/灯诱固定监测点设置情况(数量、位置等),以及重点区域监测工作开展的情况,可突出强调防控工作的亮点,同时附上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中相关照片,要求使用经纬相机拍摄,照片不少于10张。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各林场要加强组织领导,以林长制为抓手,细化美国白蛾防控任务,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施行分类精准施策,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和跨区域协同合作,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对发现不及时,少报、迟报、漏报、瞒报,封锁除治不力的,将移交公司纪检部门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严肃追责。
2. 建立与属地检疫执法联动机制
各林场要加强与属地政府及林草主管部门在“信息共享、防控联动、策略共商”方面形成联动,辖区内有涉木企业、铁路、电站等重点防控区域的,要积极配合检疫执法工作,消除疫情防控盲区,杜绝疫情传播人为漏洞。
3.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各林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及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引导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深入了解防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认识程度,主动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良好氛围。